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报批稿) 项目名称:德国促进贷款建设海州露天矿矿山环境治理项目 建设单位: 阜新市矿山环境治理建设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6 年 12 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 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 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 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 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 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 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 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 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 无主管部门项目, 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 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德国促进贷款建设海州露天矿矿山环境治理项目 建设单位 阜新市矿山环境治理建设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何文义 联系人 阜新市海州区人民大街 48 号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0418-219516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 行业类别及代码 环境治理业 N772 735799.53 绿化面积(平方米) 123693 44367.40 (万元) 号 新建■改扩建□技改□ (平方米) 评价经费 发改外资[2016]1529 批准文号 部 占地面积 (万元) 123000 邮政编码 阜新市太平区海州露天矿南帮 建设性质 总投资 0418-2195164 传真 建设地点 审批立项部门 霍延伟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1015.0 预期投产日期 环保投资占总 投资比例 2.29% 2022 年 6 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背景 海州露天矿位于阜新市区中心,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于 1953 年 7 月 1 日正式投产,2005 年 7 月 1 日闭坑。经过 50 多年大规模开采,形成了东西长 3.9 公里, 南北宽 1.8 公里,深约 350 米的城市“伤疤” ,也成为了地质环境破坏的“重灾区” ,矿区地质 环境状况十分恶劣,严重影响着周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其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 残煤自燃、滑坡及采空区几方面,海州露天矿位于阜新市主导风向上,其残煤自燃、煤矸石扬 尘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这也是阜新地区雾霾天气的一个主要成因。 2005 年以来,阜新市先后向国家、省争取专项资金,相继开展了阜新海州露天矿生态环境 治理示范区景观工程、矿山环境治理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三期工程等一系列治理工程,通过 削坡、平盘、锚索、抗滑桩泄水孔、锚杆加钢筋混凝土格构、压坡脚、注浆灭火及生态恢复等 措施,初步消除了北帮及南帮西部的地质灾害隐患,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此同时,南帮未 治理区地质环境问题仍然突出、危害性大、引发的后果严重。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下达《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下达 2016 年外国政府贷款备 1 选项目规划的通知》(发改外资〔2016〕1529 号)文件,正式批复了德国促进贷款建设海州露 天矿矿山环境治理项目。本次矿山治理范围为海州露天矿南帮边坡部分区域,W5+5 ~ E6+50,N4+93~S4+72 区域。 二、工程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治理工程主要为海州露天矿矿坑南帮中部区域,包括:削坡平盘、挡土墙、注浆灭 火、采空区回填、坑底回填压坡、截排水工程、道路工程、生态修复和监测工程,综合治理范 围:W5+5.0~E6+50.0,N4+93.0~S4+72.0,深部最低标高治理至-100m。治理区域分布情况详 见表 1。 表1 治理项目 治理区域分布情况表 分项工程 治理区域 削坡平盘、挡土墙、 (W5+5~E6+50, 采空区回填 N4+93~S4+72) 回填压坡脚 矿坑坑底 边坡治理 矿坑坑底 残煤自燃 (W5+5~E6+50, 注浆灭火工程 灾害治理 N4+93~S4+72) 截、排水系统修建 (W5+5~E6+50, 输水管道系统 N4+93~S4+72) 地下水监测 (W5+5~E6+50, 变形监测 N4+93~S4+72) 水治理 监测系统 (W5+5~E6+50, 道路系统 南帮下坑人行台阶 N4+93~S4+72) 生态修复 (W5+5~E6+50, 项目区植被恢复 工程 N4+93~S4+72) 三、项目组成 表2 项目组成 项目组成表 名称 工程内容 主体工程 环境治理工程 包括削坡平盘、挡土墙、注浆灭火、采空区回填、 坑底回填压坡、截排水工程、道路工程、生态修 复和监测工程。 配套工程 排水 对于矿坑地下水涌水,利用水泵将涌水抽到海南 2 水厂沉淀池进行沉淀,经沉淀后抽到城南热电厂 使用。 储运工程 配有 20 辆重卡车进行运输。 原辅材料运输 四、治理工程量汇总 本项目治理工程量见表 3。 表3 序号 项目名称 一 南帮边坡治理 1 削坡平盘工程 1.1 海州露天矿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工程量 备注 单位 工程量 挖土方 m3 168344.35 1.2 挖石方 m3 4010722.88 1.3 爆破方 m3 1336907.627 1.4 爆破试验 项 1 1.5 平盘量 m2 139626 1.6 土方弃置运至坡底 m3 76128.35 1.7 石方弃置运至坡底 m3 5347630.51 1.8 洒水降尘 m3 40000 2 挡土墙 2.1 挡土墙 m 3128 MU40 毛石砌筑 二 南帮采空区治理 1 黄土回填量 m3 18000 采用削坡剥离黄土回填 2 素混凝土 m3 200 C15 素混凝土 三 南帮残煤自燃治理 W5+5~E6+50, N4+93~S4+72,运距 3km 1 注浆孔 m 58232 孔径 108mm,壁厚 4mm 钢管,深 10m,孔距 0.5m 2 喷射 150 毫米厚 C25 砼 m2 50637.24 6.5@200 钢筋网 3 泵房(含水泵) 座 3 水泵型号 QKS200-100-90 4 电缆 m 5000 120 平 铜芯架空电缆 VV0.6/1K 5 φ108 钢管 m 4400 灭火兼后期树木养护使用 6 13 型φ65 消防水带 m 10000 灭火兼后期树木养护使用 四 南帮截排水工程 2063 6.5@200 钢筋网 喷射 150mm 厚 C25 混凝土 1003 6.5@200 钢筋网 喷射 300mm 厚 C25 混凝土 1 竖向排水沟 2 横向排水沟 五 南帮矿坑生态修复 m m 3 1 南帮种植 1.1 火炬树 株 46396 胸径 2-4cm 1.2 紫穗槐 株 77298 株高 0.5-1m 1.3 紫花苜蓿 Kg 865 10g/平方米,撒播种子 1.4 爬山虎 Kg 371.58 10g/平方米,撒播种子 2 种植客土 m3 74216 削坡剥离表土进行种植 3 灌溉养护 m3 170090 六 道路系统工程 1 南帮下坑步行台阶 m 650 七 南帮监测工程 1 边坡深部变形监测孔 孔 25 2 地下水监测孔 m 660 3 瓦斯监测 项 浆砌石台阶 监测周期两年 历史塌陷区发生瓦斯爆炸处施工过程实时 监测 1 五、土石方平衡 本项目土石方平衡详见表 4。 表4 土石方平衡表 项目 挖方 填方 弃方 海州露天矿矿山环境治理 项目工程 5515974.86 5515974.86 0 本项目挖填方平衡,无取弃土场。根据建设单位提供地质资料,项目所在地坡顶以下 15m 范围内为第四系土层,同时,借鉴项目西南侧已治理区域生态恢复经验,项目西南侧已治理区 域生态恢复所用黄土为削坡土方,可满足植被正常生长,因此,本项目不需外部客土。 六、原辅材料 本项目原辅材料消耗情况详见表 5。 表5 原辅材料消耗表 序号 名称 消耗量 来源 1 毛石 7831.38m3 外购 2 块石 235.28m3 外购 3 水泥 711.84t 外购 4 砂 2982.37m3 外购 5 黄土 18000.00m3 外购 6 C15 混凝土 200.00m3 外购 4 7 c20 混凝土 405.44m3 外购 8 c25 混凝土 12210.31m3 外购 9 φ6.5 钢筋 184.29t 外购 七、项目施工用主要设备 本项目施工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为挖掘机、推土机、铲车、搅拌机、翻斗车和重卡等,主要 施工机械设备详见表 6。 表6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序号 名 称 规格型号 单 位 数 量 1 挖掘机 CAT 卡特 台 20 2 挖掘机 DEWAOO 台 10 3 推土机 东方红 T160-5 台 5 4 铲车 柳工 ZL-50CN 台 10 5 全站仪 索佳 SET2110 台 4 6 搅拌机 JZC350 台 4 7 重卡 欧曼 CTX 台 20 8 洒水车 东风 台 2 八、人员编制及施工进度 本项目施工期施工人员为 15 人。本项目预计 2022 年 6 月完工,具体施工进度详见表 7。 表7 具体施工进度表 序号 名 称 施工进度 1 边坡削坡平盘工程 2019.6 至 2021.12 2 修建大平盘挡土墙和排水沟 2020.7 至 2021.12 3 采空区回填 2019.6 至 2021.12 4 残煤自燃治理工程 2019.6 至 2021.12 5 修建纵向排水沟和横向排水沟 2020.7 至 2021.12 6 修建步行台阶 2020.7 至 2021.12 7 对坑底回填区、平台绿化区及平盘 绿化区进行客土种植 监测工程施工 2020.4 至 2022.4 对治理区全部项目进行外业初步验 收,同时进行施工资料整理,编写 竣工报告。 2022.6 8 9 5 2022.1 至 2022.5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为海州露天矿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区域内现有主要环境问题为滑坡、废弃井巷裸露、 采空区、残煤自燃、防排水系统破坏、边坡失稳等。 (1)滑坡 海州露天矿自 1953 年 7 月投产以来历时开采 50 多年,现已从地表  210米采至   175 米,形成了 28 个平盘,南帮最大局部边坡角近 60°,且 E5~W3 的 800 米长边坡处于背斜轴北 翼,是顺层边坡,极易发生滑坡。近年来的检测表明,南帮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如 W2 区域已 累计水平位移 800 毫米,垂直位移 867 毫米,边坡安全存在隐患。 表8 项目区滑坡统计 滑动范围 序 号 滑动时 间 接触面 岩性 WE SN 标高 1 1982.9. 3 W5+5.060 ~E515 S255~ S287 +105~ 砂岩节 +82 理 2 1983.3. 14 W450~ W570 S200~ S260 +191~ 炭页岩 +183 与页岩 滑体尺寸 (米) 体积 / 长 度 万立 方米 50 30 宽 度 25 35 滑坡原因及灾 害情况 0.45 弱层被切断,上 部平盘露头处 有水沟作用。 0.21 采掘程接近切 断煤层底板,滑 坡前连续降雨。 3 1985.7. 25 E540~ E160 S213~ S286 +103~ 断层破 +41 碎带 71 40 0.85 滑体位于太中 一号断层区,岩 石破碎,风化严 重。 4 1986.8. 9 E540~ E610 S197~ S280 +50~ +96 95 72 1.96 岩石破碎,风化 严重。 表土基 岩露头 (2)废弃井巷裸露 由于多年开采,矿区几乎无植被覆盖,水土流失严重。 (3)采空区导致边坡失稳 海州露天矿南帮包含原高德矿七井、一号井、五龙矿 235 采区的采空区,同时还涉及金鑫、 鑫发、鑫鑫、正阳、安顺 5 家小矿。其中,高德矿七井、一号井、五龙矿 235 采区已结束开采, 5 家个体小煤矿也已关闭。 6 井工矿形成的废弃矿井和采空区影响着南帮边坡岩层的结构,致使边坡岩层破碎,裂隙增 大,从而失稳风险加大,严重影响了南帮边坡的稳定性。 (4)残煤自燃 矿区残煤自燃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粉尘、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海州露天 煤矿位于阜新市主导风向上,其残煤自燃、煤矸石扬尘是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虽然 近几年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采取了水浇法、掩埋法和清除法等三种方法进行消火,但尚未 从根本上解决深缘地带的火源,残煤自燃产生大量的粉尘、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 物气体,仍在严重污染着环境,这也是造成阜新地区雾霾天气的一个主要成因。 (5)防排水系统破坏 由于海州露天矿边帮的滑坡,使边坡及边帮影响范围内地表发生变形,南帮过度变形已导 致外围防排水系统破坏严重,如外围 3#水沟等多处破坏、流水不畅。 7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一、地形、地貌 阜新的地形属低山丘陵区,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特点是“四山、五丘、一平原”。山 地面积占 38.3%、丘陵面积占 50.3%、平原面积占 11.4%。阜新境内的主要山脉有乌兰木图山、 大青山、海棠山等。 太平区总体地形是山区、丘陵和细河平原三部分组成。自东南向西北微倾斜。海拔最高 (塔子沟景区大青山)为 599.6m,最低(细河)为 140.7m。细河南岸为太平地区中心地带。 塔子沟景区在太平地区的东南部,由东西两座山脉组成,地理位置属医巫闾山尾峰余脉。景 区最高峰的大青山,为市近郊最高的山峰。孙家湾南山是太平地区南部自然形成的较独立的 低山丘陵地貌。东西长约 5km,南北宽约 2km。 评价区有两种地貌类型,即原始地貌和人为地貌。 二、气候、气象 阜新市 2015 年年均气温为 9.0℃,极端最高气温为 37.8℃,极端最低气温为-22.6℃,年 相对湿度为 53.6%,年总降水量为 319.4mm,最大风速为 17.4m/s,年均风速为 2.9m/s,主导 风向为 SW,总蒸发量 1173.3mm,最大冻土深度 109cm,年日照时数 2597.8 小时。 三、地质水文 太平区有大小河流 5 条(细河、长哈达河、高德营子河、塔子沟河、水泉河),多为季节 性河流。细河自东向西流,河水流经太平与海州之间,形成一条天然区界线。细河是大凌河 下游左侧的最大支流,是自然形成的时令河。它发源于阜蒙县的骆驼山西坡,经清河门区蔡 家屯,在义县复兴堡入大凌河,细河水流量逐年减少。 8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阜新地区东西长 170km, 南北宽 84km,总面积 10355km2,其中城市规划区面积 674.02 km2, 建成区面积 53km2 。下辖两县五区,即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和海州区、细河区、太平 区、新邱区、清河门区。此外,还有辽宁阜新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市总人口 193 万,其中城市人口 78 万。全市有 30 个少数民族,共 30.5 万人,占总人口的 15.8%,其中 蒙古族人口 22 万,占总人口的 11%。 阜新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现有耕地 564 万亩,农村人均占有耕地 5.6 亩,居全 省第一位,是全国人均耕地的 4 倍。所辖两县均是全国和辽宁省的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 基地。全市有林地面积 581 万亩,森林覆盖率已达到 30%以上。阜新地区矿藏资源多,储量 大,初步探明,有煤、金、铁、石灰石等近 40 种资源,其中,萤石、沸石、硅砂储量居全省 第一位。同时,阜新还是全国玛瑙制品的集散地,被誉为“中国玛瑙之都”。 本项目的厂址位于辽宁阜新太平区。太平区位于阜新市细河南岸,大巴山余脉北麓,西 与阜新市海州区毗邻, 东、 南分别与新邱区、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板镇接壤。 全区东西长 14.9km, 南北宽 11km,全区总人口近 18 万,行政区下辖 5 个街道办事处,56 个社区,1 个镇,11 个 行政村。太平区作为阜新市传统的工业区,区内有阜新发电有限公司、辽宁海州露天矿业有 限责任公司等大中型企业,是阜新地区资源型工业主要基地之一。 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主题广场于2007年开工建设,2009年交付使用,主要建筑有公 园大门、中心广场、矿山博物馆、海州矿纪念碑、观景平台等景观工程。国家矿山公园的建 设主旨是讴歌“一五”精神,弘扬矿山文化,打造科普教育基地,兼顾市民休闲需要。 其中,主题广场、矿山博物馆、海州矿纪念碑最具特色。主题广场摆放海州露天矿53年 来使用过的大型采矿运输设备,依次为单斗挖掘机、钻孔爆破设备、推土犁、国产第一代蒸 汽机车和电机车,总面积3万平方米;矿山博物馆造型独特,即寓意海州露天矿倾斜沉积岩含 煤地层,也寓意矿山博物馆是一部地质采矿教科书。博物馆建筑高15米,分A、B两馆,有地 下工程连通,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海州矿纪念碑为岩石包裹钢筋混凝土建筑,寓意开天 辟地,附属4组仿青铜雕塑,主题分别为“创业豪情”、“雄心壮志”、“辉煌岁月”、“情 满千秋”,从不同侧面歌颂海州露天矿三代矿工无私奉献的现代愚公精神。 规划中的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内除了博物馆外,还将陆续建设森林公园、狩猎场、 射击靶场、(两洞)高尔夫球练习场、滑雪(草)场、雪撬、冰撬和游艺场等等参观旅游项 目,主要面向对象为国内游客和本地游客。 9 阜新矿区既有露天采矿、也有地下采矿;特别是海州露天矿距市中心仅 4 公里,为市区 的一部分,露天采矿是经过 50 余年历史开挖的、世界上少有的“人工”大坑,容积达 10 亿 m3,景象十分壮观。结合旅游、休闲、教学、科研、科普、实习、革命传统教育,可进行青 少年普及科普知识;对大学生地矿工程类的教学、实习;对广大旅游者了解煤体、玛瑙等矿 物、植物演化过程;宏扬艰苦创业精神,均有明显的旅游市场前景。 本项目建设地区的环境功能,参照城市功能区划,项目建设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 境 空 气 质 量 标 准 》( GB3095-2012 )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2008)3 类区标准。 10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 生态环境等): 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本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参照《阜新市海州露天矿坑大气环境污染治理项目环境影 响报告书》中的监测数据,监测时间为 2015 年 9 月 14 日至 9 月 20 日,监测点位为海州露天 矿矿坑内,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数据列于表 9。 表9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监测日期 监测项目 单位:mg/m3 9.14 9.15 9.16 9.17 9.18 9.19 9.20 标准 值 达标 情况 PM10 日均 值 0.111 0.118 0.122 0.113 0.124 0.124 0.138 0.15 达标 TSP 日均 值 0.143 0.137 0.152 0.153 0.149 0.142 0.157 0.3 达标 SO2 日均 值 0.102 0.097 0.099 0.101 0.107 0.103 0.103 0.15 达标 NO2 日均 值 0.060 0.058 0.056 0.058 0.059 0.058 0.055 0.08 达标 CO 日均 值 2.0 1.8 1.9 2.3 2.2 1.6 2.3 4 达标 由表 9 可以看出,评价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中的二级评价标准要求。 二、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大连京诚盛宏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 2016 年 10 月 13 日~10 月 14 日对矿山南坡南侧 和北侧进行的昼、夜间噪声现状监测,监测布点见附图 1,监测结果见表 10。 表 10 监测 点位 区域昼、夜间噪声现状监测统计结果 监测 日期 昼间 LAeq:dB 夜间 LAeq:dB 45.6 37.1 44.3 36.5 42.5 35.6 46.9 38.6 标准值 65 55 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场界北侧 场界南侧 场界北侧 场界南侧 2016.10.13 2016.10.14 从表 10 中可以看出,项目南、北侧场界处昼、夜间噪声均能够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 11 (GB3096-2008)中的 3 类标准要求。 三、矿坑排水情况现状 根据海州矿提供资料,矿坑涌水量约为 260m3/d,涌水经水泵抽到海南水厂,经沉淀池沉 淀后抽到城南热电厂使用。 四、生态环境现状 从生态系统条件、重要植被类型和评价区内的植物区系组成等总体分析,植被生态系统现 状是在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展和演变的结果,人为结果是导致植被逆向演替的主导 因素,评价区的生态现状特征有以下特点: 1、灌丛和草丛植被分布 评价区内的自然植被主要是灌丛和草丛,它们都是在人类活动反复干扰下形成的次生植被, 同时受人类干预的控制,稳定性较差。共中灌丛群落的生物量较高。 2、评价区的动物区系中没有大型兽类动物,主要为鸟类。 从区域生态系统多样性水平的综合分析结果来看,受地域、人为活动、气候条件及地形、 水文等的影响,评价区生态系统总体多样性水平不高,且各群落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以 矿区为主。 1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根据项目周围的实际情况,项目的环境敏感区见表 11。 表 11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要素 环境保护目标 规模 方位 距离(m) 规划功能区环境 目标 地表水环境 细河 中河 NW 1900 Ⅳ类 国家矿山地质公园 —— N 1500 空气环境 声环境 二级 阜新万人坑遗址 —— SE 1100 厂界 —— —— —— 3类 国家矿山地质公园 —— N 1500 1类 阜新万人坑遗址 —— SE 1100 1类 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本项目控制的污染物主要是施工期扬尘、噪声、废水。保护级别 为:保护评价范围内的环境功能要求和区域环境不受本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空气为《环境空气 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根据周边环境及声环境功能区划,声环境为《声环境 质量标准》(GB3096-2008)3 类功能区标准。 13 评价适用标准 表 12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区域 功能区 工业区 3类 表 13 标准值 LAeq:dB 昼 夜 65 5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 污染物的浓度限值(μg/m3)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序号 项目 标准 日平均 1 小时平均 1 PM10 150 —— 2 SO2 150 500 3 NO2 80 200 4 TSP 300 —— 5 CO 4mg/m3 10mg/m3 表 14 GB3095-2012(二级) mg/L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目 PH COD NH3-N BOD Ⅳ类标准 6-9 ≤30 ≤1.5 ≤6 项 表 15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 污染物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浓度(mg/m3) 监控点 颗粒物 1.0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表 16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昼间 夜间 70 55 14 表 17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 18920-2002) 项目 PH BOD5 NH3—N SS 排放标准(mg/L) 6-9 15 20 — 备注 建筑施工 本项目不需要申请总量控制指标。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15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本项目为海州露天矿矿山环境治理项目,主要采用削坡、截排水和挡土墙等工程措施消除 地质灾害隐患,采用回填、覆土和植树种草的方法对废弃矿区景观进行生态恢复,根据施工方 案,本项目采取边施工边治理的措施,及时进行生态恢复,降低环境影响,由此可见,本项目 施工方案合理。本项目不分建设期和运行期来进行工程分析和估算污染物产生情况,而将所有 在施工过程中的污染物一并分析。 修施工便道 粉尘、噪声 粉尘、噪声、废 水 爆破 反压坡脚 土石方 注浆灭火 削坡、平盘 采空区回填 修挡土墙 粉尘、噪声、汽 车尾气 修排水沟 粉尘、噪声、汽 车尾气 修人行台阶 粉尘、噪声、汽 车尾气 生态修复 粉尘、噪声 监测系统 粉尘、噪声 竣工 图1 项目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图 16 粉尘、噪声、汽 车尾气 粉尘、噪声、汽 车尾气 工艺流程简述: 对于削坡平盘工程,先行修建临时道路,与南帮西部已治理区大平盘或下坑道路连通,保 证削坡土石方顺利运至坡底回填区。 开挖时由上而下,纵向拉槽,横向分区、分层开挖。遵循“逐级开挖,逐级加固”的原则, 以确保坡体稳定和结构安全,挖除的土方回填坡脚。对于软石和强风化岩石能用机械开挖的采 用机械开挖,不能用机械直接开挖的石方,采用爆破作业开挖。修筑完大平盘后,及时砌筑坡 脚挡土墙,挡土墙分段开挖,分段砌筑,每段长度为 10~15m 左右,两段间设置伸缩缝。 削坡过程中,如遇到采空区及着火区,先进行采空区注浆治理及着火区灭火治理,待本盘 稳定后,再进行下一级边坡开挖。 最后修建排水沟、人行台阶,同时进行生态修复和建设监测系统。 项目具体施工方案如下: 1、削坡平盘整治 主要是对南帮坡面及平台进行削坡、平整。采用反坡式平盘整治,平盘略向内侧倾斜,能 减少平面蓄水量,并使暴雨时过多的径流由平盘内侧安全排至附近竖向排水沟,减少对台阶坡 面的直接冲刷。 南帮平盘整治设计参数为:垂直坡高 8 米,设置大平盘和小平盘,小平盘宽不小于 3 米, 大平盘宽 15 米,各台阶坡面角 30°—52°,总体边坡角控制在 38°之内。平盘整治示意如图 2 所示。 图2 平盘整治示意图 17 2、挡土墙工程 挡土墙墙高 1.5 米,岩质边坡墙体埋深不小于 0.65 米 (详见图 6.2-5 挡土墙剖面图)。挡 土墙均采用浆砌石结构,水泥砂浆强度 M7.5,毛石强度等级 MU40。挡土墙每隔 20 米设置伸缩 缝一道,缝内沿墙的内外顶三边填塞沥青麻丝筋,塞入深度不宜小于 200 毫米,挡土墙顶部采 用长城状垛口。 图3 图4 挡土墙剖面图 挡土墙立面图 3、注浆灭火工程 本项目区共有 6 处火区。 火区 1 面积 8874 平方米, 火区 2 面积 6136 平方米, 火区 3 面积 16392 18 平方米,火区 4 面积 4463 平方米,火区 5 面积 5492 平方米,火区 6 面积 9278 平方米。 (1)在着火点周围实施钻孔注浆,孔深 10 米,孔距 0.5 米,采用孔径 108 毫米、壁厚 4 毫米的钢管,钢管做成花管状,空隙率 25%左右。 (2)灭火后,在表层喷射 150 毫米厚 C25 混凝土,配置一层 Ф6.5@200 钢筋网起到表层隔 氧和保护包裹的作用,以其达到阻燃的目的。 (3)注浆采用 M20 纯水泥浆,水灰比为 1:0.6 左右。 (4)灭火用水从坑底 E14 处集水池内管路输水。 图5 灭火平面图 19 图6 灭火剖面图 4、采空区回填工程 根据项目区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目前南帮治理区主要有中间煤层采空区、中间下层采空 区、孙本层采空区、孙中煤层采空区和一号井采空区,这些采空区虽然经过 10 年以上的自然沉 降趋于稳定,但采煤过程遗留的井工巷道则成为导致边坡残煤自燃的原因之一,因此需对采空 区尤其是井工巷道进行回填治理。具体回填方案如下: (1)采空区深部采用黄土注水填实。回填黄土过程中注水(按回填虚方量 1.0 立方米注水 105 千克)密实,做到边回填边注水。 (2)采空区回填至距作业面 5 米停止回填,注水饱和,沉淀固结 8-16 小时后浇注混凝土 厚度 5 米,强度等级 C15,塌落度 8-12 厘米。详见图 6 采空区回填示意图。 20 图7 采空区回填示意图 5、坑底回填兼压脚工程 坑底回填最终标高设定为-100 米。 压坡脚区域为露天矿坑底部,压坡脚填料采用削坡剥离的土石方,不应选用有机质含量超 过 5%的土料。压坡脚要求分层碾压,每层厚度 500 毫米,压实系数 λc 大于 0.90。 对治理后的边坡、平盘、压坡脚、挡土墙等工程做定期日常维护。 6、截排水工程 矿坑内以集水网络导流沟槽为主要方式,根据坑内地形特点,结合原有的疏水沟,通过截 导地表水并加以利用,本次治理区域为南帮 W5+5~E6+50,N4+93~S4+72 区域,其截排水系统由 边坡平盘排水、边坡竖向排水沟及坑底横向排水沟组成。 (1)边坡平盘排水 南帮边坡采用反坡式平盘,平盘略向内侧倾斜,雨水汇集平盘内侧(大平盘汇至坡脚挡墙 排水沟)并安全排至附近竖向排水沟。 (2)边坡竖向排水沟 本治理区边坡坡面设置 5 条纵向排水沟,平盘上的水有组织的汇至纵向排水沟内。 纵向排水沟断面形状设为“倒梯形”,其断面尺寸为上口宽 3 米,下口宽 1.0 米,沟深 1.0 米。排水沟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厚度 150 毫米,强度等级 C25,采用锚钉固定。 21 图8 纵向排水沟剖面图 (3)坑底横向排水沟 海州矿坑底在项目整体回填至最终标高-100 米后,修筑坑底横向排水沟,坡率取 1%,将北 帮、南帮坡面纵向排水沟的水全部汇入坑底横向排水沟内,最终由横向排水沟流到 E14 处集水 池,经集水池利用管路泵送至边坡及地面进行综合利用。坑底横向排水沟至集水池区域之间修 建临时排水沟,以便在短期内将坑底水排走。待坑底全部治理,排水系统畅通后取消。排水沟 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厚度 300 毫米,采用锚钉固定。 图9 坑底横向排水沟剖面图 7、道路工程 在南帮中部修建一处步行台阶,便于日常维护及游人参观。 步行台阶采用毛石砌筑,步行路宽 1.5m,每级台阶长 1.5m,宽 260mm,每级台阶高 200mm, 台阶外侧(坑内侧)设置栏杆。 步行台阶构造做法如下:①浆砌块石 200mm 厚;②C20 钢筋混凝土台阶 120mm 厚,内配一层 Φ8@150 双向钢筋;③M5 水泥砂浆 MU25 毛石砌筑基层 200 厚;④基底夯实。 22 拦杆做法:①竖向栏杆采用Ф16 圆钢,长 1400mm,埋入混凝土台阶 200mm 深;②水平栏杆 采用 Φ50×5 无缝钢管,与竖向圆钢焊接。 图 10 步行台阶结构图 8、生态修复工程 (1)坡顶绿化区 其中坑底回填区绿化面积 73416 平方米,坡顶绿化区面积 13119 平方米,小平盘绿化面积 30902 平方米,大平盘绿化面积 6256 平方米; 在坡顶 E2—E6 范围内选择乔木和灌木间种,并播撒草籽的方式进行绿化,面积 13119 平方 米,乔木选择火炬树, 灌木选择紫穗槐,间种株行距 1.0 米×1.0 米,种植方式采取 1:1 混栽。 火炬树胸径选择 2~4 厘米,紫穗槐选择株高 0.5~1 米,每株枝条>5 枝,草籽选择紫花苜蓿, 按 10 克/平方米进行播种。 (2)坑底回填绿化区 坑底回填(回填至-80 米标高范围)区域面积 73416 平方米。选择火炬树和紫穗槐间种, 同时播撒草籽。间种株行距为 1.0 米×1.0 米,种植方式采取 1:1 混栽。火炬树胸径选择为 2~4 厘米,紫穗槐选择株高 0.5~1 米。草籽选择紫花苜蓿,按 10 克/平方米进行播种。 (3)平盘绿化区 削坡平盘后小平盘绿化面积 30902 平方米,大平盘绿化面积 6256 平方米。其中,小平盘上 23 种植紫穗槐并播撒草籽。紫穗槐株行距为 1.0 米×1.0 米,选择株高 0.5~1 米。草籽选择爬山 虎,按 10 克/平方米进行播种。大平盘选择火炬树和紫穗槐间种,同时播撒草籽。间种株行距 为 1.0 米×1.0 米,种植方式采取 1:1 混栽。火炬树胸径选择为 2~4 厘米,紫穗槐选择株高 0.5~1 米。草籽选择爬山虎,按 10 克/平方米进行播种,详见图 11。 图 11 平盘绿化示意图 对于平盘绿化,选择开槽客土的方式进行种植。在小平盘上开挖 1 米宽,0.6 米深的种植 槽,在大平盘上开挖 2 米宽,0.6 米深的种植槽进行客土。在坡顶绿化区和坑底回填区选择全 面客土方式进行种植,客土厚度 0.6 米,合计客土量为 74216 立方米,客土土源为削坡剥离土 方。 9、监测工程 南帮变形监测拟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监测网点的布设应在南帮边坡中部区段,同时考虑 大平盘具有足够的施工空间,主要监测内容为: (1)边坡变形监测 根据南帮现状情况,选取 25 个变形监测点做自动化监测系统;每个监测点均布设在大平盘 上,监测点孔深 40 米,每孔布设 4 个传感器,监测南帮边坡变形情况;选用 25 台 BGK-8001 采 集仪分别对 25 组变形监测孔进行采集,通过 GPRS 模块 MD609 将数据传到采集平台。现场采用 太阳能供电。其主要工程量详见表 18。 24 表 18 南帮边坡变形监测工程量表 钻孔 米 1000 混凝土基座 个 25 ABS 专用测斜管 50 米米直径 米 1000 混凝土保护墩 个 25 深部固定式 监测杆防护栏 个 25 测斜仪 固定式测斜传感器 台 100 不锈钢连接杆 米 1000 顶部固定装置 个 25 底部滚轮 个 25 传感器专用滑轮 个 25 (2)地下水监测 南帮地下水动态监测部署监测孔 4 个,布置在南帮治理区坡顶上,4 个地下水监测点分成 2 组。每组含 2 个监测孔,其中浅孔 30 米,深孔 300 米,分别监测第四系地层水及基岩裂隙水。 地下水监测孔采用钻机成孔,钻孔钻径不小于 130 毫米。在监测孔内下 108 毫米直径钢花 管,花管面积开孔率约为 10%-20%,孔眼形状不限,但需排列均匀和内壁光滑。地下水监测孔 施工完毕后在井口采用砖砌筑井口并设置井盖。地下水监测仪器采用提匣式电测水位计测量水 位,采用取水样进行化验的方法检测水质。其主要工程量详见表 19。 表 19 南帮地下水监测工程量表 项目 单位 工程量 地下水监测孔 米 660 108 毫米直径钢管 米 660 混凝土保护墩 个 4 监测杆防护栏 个 4 提匣式电测水位计 套 2 25 主要污染工序: ⑴环境空气污染源 ①削坡工程穿孔过程 本项目穿孔采用凿岩机,凿岩机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粉尘污染。 ②削坡工程爆破过程 本项目采用中深孔爆破和机械破碎,会产生一定量的粉尘污染。 ③产装过程 用挖掘机、翻斗车装车时会产生粉尘污染。 ④装卸及运输过程 翻斗车在矿区内运输过程将产生扬尘。 ⑵水污染源 ①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油污及露天机械被雨水等冲刷后产生的石油类污染物会随地 表径流进入地表水系,污染地表水环境。 ②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 ⑶噪声源 本项目建设施工阶段的主要噪声来自于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辐射的噪声,这些 声源均为突发性非稳态噪声源,其运行时距离 15 米的噪声值在 84-90dB 之间。 ⑷固体废物 本项目削坡量为 5515974.857m3 ,削坡土方用于采空区回填、生态恢复树木种植用客土和 内排渣石压坡脚,采空区回填黄土量为 18000m3 、种植客土量为 74216m3 、内排渣石压坡脚量 为 5423758.86m3。本项目削坡量全部回用,无外排量,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少量施工人员产 生的生活垃圾。 ⑸生态影响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裸露坡面被雨水冲刷后将造成水土流失,进而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局 部水文条件和陆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6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大 气 污 染 物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 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 量(单位) 位) 土石方开挖、堆 土场 扬尘 无组织排放 无组织排放 行驶车辆 CO、THC、NOX 无组织排放 无组织排放 施工期 水 污 染 物 施工期 生活污水 BOD、COD 等 水量 5m3/d 排入旱厕,污物定期清 理作为肥料使用 生活垃圾 25~40kg/d 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固 体 废 施工期 施工人员 物 噪 声 施工期 施工期噪声源为施工机械、车辆运输,各设备的声压级为 84~90dB。 其 他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 本项目为对海州露天矿矿山环境治理,主要为露天矿边坡施工结束后进行绿化覆土恢复, 因此,本项目只有施工过程会造成水土流失和施工占地造成原有自然景观单元面貌的改变,但 随着工程的结束,建设单位会对原有自然景观单元面貌进行恢复,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由于项目场地现状植被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待建成后,覆土绿化,可大大减 少水土流失,总体上来看,原有土地的水土保持功能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27 环境影响分析 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1、声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施工阶段的主要噪声来自于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辐射的噪声,具有高噪 声、无规律的特点,它对外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随施工结束而消失。但由于在施工过程中 采用的机械设备噪声值很高,如不加以控制,会对附近的声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本项目施工采用的机械设备主要有推土机、挖掘机、搅拌机、铲车、重卡车和洒水车等, 其声压级见表 20。 表 20 施工机械设备声级测试值及范围 单位:dB(A) 序号 机械类型 测点距施工机械距离 (m) 最大声级 LAleq(dB(A)) 1 推土机 5 86 2 挖掘机 5 84 3 搅拌机 2 90 4 铲车 3 87 5 重卡 3 87 6 洒水车 3 87 项目场地实际布置情况如下图: 28 施工噪声源可近似视为点声源,根据点声源噪声衰减模式,可计算出各施工设备的施工 场地边界噪声贡献值。点声源衰减模式如下: LP  LPO  20Lg r ro  L 式中:LP—距声源 r(m)处声压级,dB(A); LPO—距声源 ro(m)处声压级 ,dB(A); L —各种衰减量(除发散衰减外),dB(A)。室外噪声源 L 取为零。 在不考虑树林及建筑物的噪声衰减量的情况下,各类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未 与现状值叠加)预测结果见表 21。 表 21 序号 机械类型 1 各类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值 单位:dB(A) 噪 声 预 测 值 5m 40m 50m 80m 100m 150m 250m 推土机 86 68.0 66.0 63.5 61.5 56.5 52.0 2 挖掘机 84 66.0 64.0 61.5 59.5 54.5 50.0 3 搅拌机 91 73.0 71.0 68.5 66.5 61.5 56.0 4 铲车 82.6 64.5 62.6 58.5 56.5 53.1 48.6 5 重卡 82.6 64.5 62.6 58.5 56.5 53.1 48.6 6 洒水车 82.6 64.5 62.6 58.5 56.5 53.1 48.6 由于施工机械声压级较高,施工时对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不仅使附近 声环境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施工噪声影响,也对施工机械的操作工人及现场施工人员造成一 定影响。 源强为 90dB(A)的噪声源距其 50m 以内的环境噪声预测值超标;若夜间施工,则 250m 以内的环境噪声超过 55dB(A)的夜间标准值。由此可见,道路施工噪声对施工场地周围 50m 范围内的环境影响较大,对 50-250m 范围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夜间施工时影响更为 严重。 施工机械噪声不可避免的对周围声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预防措 施,建议如下: (l)加强施工管理,禁止强噪声的机械夜间(22∶00~06∶00)作业,因施工工艺要求而 必需夜间连续进行施工作业时,必须有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并应 事先作好宣传工作,同时采取利用移动式或临时声屏障等防噪措施。 (2)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 29 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同时应注意对设备的养护和正确 操作,尽量使筑路机械的噪声维持在最低级水平。对强噪声施工机械采取临时性的噪声隔挡 措施。 (3)为了监督和保护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建议进行施工期的声环境监测,根据监测 结果,采取相应的噪声防治措施,如:限制工作时间,改变运输路线,采用临时声屏障等措 施。 在采取了上述噪声防治措施后,项目施工期噪声对区域声环境质量影响不大。 2.空气环境影响分析 由工程分析可知,本工程施工期主要污染物是扬尘。施工扬尘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 面: ①采用凿岩机穿孔过程会产生一定量的粉尘污染; ②采用浅孔爆破和机械破碎,会产生一定量的粉尘污染; ③用挖掘机、翻斗车装车时会产生粉尘污染; ④翻斗车在矿区内运输过程将产生扬尘。 本项目采用凿岩机穿孔过程,由于排放点接近地面,因此只对近距离和工作人员产生一 定的影响;项目开采方式大部分采用机械破碎,少量采用爆破方式开采,故产生粉尘量较少。 因此,本项目产生的粉尘主要为挖掘机、翻斗车装车过程和翻斗车运输过程所产生的粉尘。 如果在土石方装车、运输过程中不采取防尘措施,施工车辆在路面行驶时,将卷起大量扬尘 对周围空气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此外,运输车辆在施工便道行驶时也会产生大量扬尘。 根据类比分析,在天气晴朗、施工现场未定时洒水的情况下,施工过程中 TSP 浓度监测 结果见表 22。 表 22 施工内容 起尘因素 施工现场 TSP 浓度 风速(m/s) 装卸、运输、 土方 2.4 现场施工 装卸、混合、 灰土 1.2 运输 石料 运输 2.4 30 距离(m) 浓度(mg/m3) 50 11.7 100 9.7 150 5.0 50 9.0 100 1.7 150 0.8 50 11.7 100 11.7 150 5.0 由上表中监测结果分析可知,施工期 TSP 污染严重,土方在装卸、运输、施工中及石料 运输中,距现场 100m 处环境空气中 TSP 浓度高达 11.7mg/m3,150m 处环境空气中 TSP 浓度 仍达 5.0mg/m3,为此,建议建设单位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①合理设计材料运输路线,尽量远离居民区,避免扬尘影响居民。 ②对易散失物资加强管理,不得裸露堆放,并禁止大风天气施工。要求砼搅拌机有良好 的密封性、减振器和除尘装置。对从业人员采取劳动保护措施,如带眼罩、口罩等。 ③物料运输过程应加盖篷布,防止扬尘对大气的污染;所采用的粉料应尽量减少存放时 间,堆放时加盖蓬布,必要时设置围栏,防止雨水冲刷流失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施工时须 加强养护工作,并作好工艺安排,防止二次污染。 ④对已回填后的采空区,应及时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 ⑤物料堆场周边应当配备高于堆存物料的围挡、防风抑尘网等设施。 ⑥露天装卸物料应当采取洒水、喷淋等抑尘措施。 虽然项目施工期杨尘较大,但采取上述措施后,粉尘影响和污染程度会明显减轻,对区 域空气环境质量影响不大。另外,随着施工结束,项目建成后能够减少扬尘和煤自燃产生的 污染物,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以及少量含有悬浮物和石油类的施工场地冲刷雨 水。 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产生情况见表 23。 表 23 施工工地生活污水的排放情况 施工人数(人) 污水量(m3/d) BOD5(kg/d) COD(kg/d) 15 0.75 0.14 0.21 对于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人员使用旱厕,污物定期清理作为肥料使用,不以水污 染物的形式排出,对区域水环境影响不大。 另外,项目施工时要加强机械设备维护,减少机油的跑冒滴漏,避免污染施工现场附近 水体。为减少项目施工对水体可能造成的污染,建议如下: (l)施工机械的机修油污须集中处理,揩擦有油污的固体废弃物等不得随地乱扔,应集 中收集处理。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丢弃。 31 (2)施工场地应配备垃圾箱等设施,并及时清运。 (3)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严禁沥青、油料等堆放在民用水井附近,并应备有临时遮挡 的帆布或采取其它防止雨水冲刷的措施。 (4)设立专门砼搅拌机冲洗站,并配备沉淀池,冲洗废水收集沉淀池中,经充分沉淀处 理后,用于洒放运输路线。 根据海州矿提供资料,矿坑涌水量约为 260m3/d,涌水经水泵抽到海南水厂,经沉淀池沉 淀后抽到城南热电厂使用。同时实施覆盖矿区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地下水污染监控系统,包括 建立完善的监测报告制度,配备先进的检漏检测分析仪器设备,科学合理布设地下水污染监 控井,及时发现污染,及时采取措施。 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施工期废水对区域水环境质量影响不大。 4.固体废物分析 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本项目的生活垃圾排放量为 25~40kg/d,由 施工单位统一收集,交由环卫部门处理。本项目排弃的固体废物最终可得到合理的处置。 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生态恢复影响分析 本项目为对海州露天矿矿山环境治理,主要为露天矿边坡施工结束后进行绿化覆土恢复, 因此,本项目只有施工过程会造成水土流失和施工占地造成原有自然景观单元面貌的改变, 但随着工程的结束,建设单位会对原有自然景观单元面貌进行恢复,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长期以来,海州露天矿释放的粉尘、排放的二氧化硫是影响阜新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 因素。阜新矿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矿井水排放造成的水环境污染;二 是煤矸石固体废物排放、淋溶造成的水环境污染。通过生态恢复,可以使海州露天矿的生态 环境得到改善。 在整个树种选择上,选择阜新当地的乡土树种,而根据海州露天矿特殊的立地条件,更 多选择一些耐干旱、耐瘠薄的树种以起到固土、防尘、美化的作用。所有的种植土来源于削 坡平整所剥离的表土,区域内部平衡不另外进行客土。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管理,文明施工, 禁止砍伐占地范围以外的林地,不得随意践踏和占用附近的耕地。 由于项目场地现状植被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待建成后,覆土绿化,可大大 减少水土流失,总体上来看,原有土地的水土保持功能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2)地灾引发的生态影响分析 通过历史资料收集分析及实地调查访问,评估区内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海州露天矿自 32 1953 年 7 月投产以来历时开采 50 多年,现已从地表  210米采至   175米,形成了 28 个 平盘,南帮最大局部边坡角近 60°,且 E5~W3 的 800 米长边坡处于背斜轴北翼,是顺层边坡, 极易发生滑坡。 为了减少环境治理范围内的地质灾害,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威胁及对周边 环境的影响,应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针对弱层蠕动变形区,应停止露天坑一切内破 坏边坡稳定的人类活动,采取压坡脚或者避让措施;针对边坡堆积矸石导致滑坡的区域,应 采取卸荷的防治措施。针对矸石山,应采取降坡或者挡墙支护等防治措施。 (3)景观影响分析内容 从景观生态现状调查评价得出,项目施工场地景观主要为裸露边坡,项目施工过程中会 直接影响到边坡状态,随着项目施工的结束,矿山边坡将会得到绿化,则区域裸露边坡景观 将会随之减少,大大改善了区域的景观,工程的建设使区域景观要素的镶嵌体的数量和面积 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项目建设中的人工构筑物如步行台阶沿线的美化、绿化处理等,使区 域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协调、相互融合后构成新的景观。因此对于景观的影响相对较小, 仅施工期造成周边居民视觉上的影响,但在工程完工后,随着生态修复工程的完成,沿线居 民视野内生态景观变化将会改善。 (4)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海州露天矿曾是历史时期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老矿业基地,遗留下的恶劣矿山地质环 境问题严重,严重影响着周边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海洲露天矿地质环境问题对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的 负面影响,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为阜新市带来新的发展动力,促进项目区的生态、环境、 资源与人口和谐发展。 6、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⑴预测范围 水土流失预测的范围是工程施工扰动地表范围,即为占地面积 73.58hm2。 ⑵预测时段 根据建设特点,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分为施工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两个时段。工程建设期 为 3 年,2019 年 6 月开工至 2022 年 6 月完工。自然恢复期为扰动结束后 1 年,即 2022 年 7 月至 2023 年 6 月。 本工程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为 48 个月,即 2019 年 6 月~2023 年 6 月。工程建设期是本工 33 程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时段。 ⑶预测单元及各单元预测时间 本项目预测单元根据主体工程地块分区划定,详见表 24。 表 24 防治区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一览表 序号 工程区 施工期(a) 自然恢复期(a) 1 主体工程防治区 3 1 ⑷水土流失预测内容 本项目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主要包括: 表 25 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及方法一览表 预测项目 预测内容 技术方法 水土流失 背景值 在无工程兴建时,工程区原地貌的 原生水土流失量 现场调查、资料分析 工程建设 水土流失 预测工程各建筑物和设施开挖、占 地范围等不同设施占地范围内可能 产生的水土流失量 在类比工程调查分析基础上,根据不 同工程单元水土流失特点,采用经验 法概算流失量 新增水土 流失量 水土流失预测年限内工程水土流失 增量 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内水土 流失量与无工程建设时水土流失量之 差 可能造成水土流失 影响及危害 分析预测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破 坏和影响、对工程及周边生态环境 的影响、对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行的 影响等 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及沿线水土保 持对象重要程度,定性分析和预测 可能 造成 水土 流失 量 ⑸预测方法和结果 ①扰动原地貌面积预测 a、预测方法:根据工程设计资料,采用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法,在项目区范围内,确定 实际扰动的地表面积。 b、预测结果:根据项目红线图和功能分区图以及实际调查统计分析,本项目扰动原地貌 总面积为 73.58hm2,即项目总占地面积。详见表 26。 表 26 单位:hm2 项目扰动原地貌面积统计表 防治分区 面积(hm2) 备注 主体工程防治区 73.58 永久占地 合计 73.58 ② 建设期扰动地表面积预测 依据本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和图纸,结合征地、租地使用范围,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 34 方案建设期内损毁地表、压占土地面积情况进行测算和统计,本工程建设期内建设扰动地表 面积为 73.58hm2。 ③ 新增水土流失量预测 依据地貌条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经验公式或参数的取值。工程建设扰动地表前后土壤流 失量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N W   (Fi  M i  Ti ) i 11 式中:W—扰动地表流失量,t; Fi—第 i 个预测单元的侵蚀面积,km2; Mi—第 i 个预测单元的土壤侵蚀模数,t/km2·a; Ti—第 i 个预测单元的预测时间,a; N—预测单元个数 1,2,3,……,N。 a、原地表土壤流失量预测 ★建设期 建设期预测单元为主体工程防治区,根据辽宁省土壤侵蚀遥感普查资料,并对相关专家 进行咨询,在对主体设计资料的分析基础上,确定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为 970t/km2/a。建设期 土壤流失总量合计 2153.4t。 ★自然恢复期 自然恢复期预测单元为主体工程防治区,根据辽宁省土壤侵蚀遥感普查资料,并对相关 专家进行咨询,在对主体设计资料的分析基础上,确定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为 970t/km2/a。自 然恢复期土壤流失总量合计 717.8t。 b、扰动后土壤流失量预测 ★建设期 建设期预测单元为主体工程防治区,根据辽宁省土壤侵蚀遥感普查资料,并对相关专家 进行咨询,在对主体设计资料的分析基础上,确定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为 1250t/km2/a。建设 期土壤流失总量合计 2775t。 ★自然恢复期 自然恢复期为主体工程防治区,根据辽宁省土壤侵蚀遥感普查资料,并对相关专家进行 咨询,在对主体设计资料的分析基础上,确定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为 1250t/km2/a。自然恢复 期土壤流失总量合计 925t。 35 c、新增土壤流失量 新增的土壤失量=扰动后土壤流失量-原地表土壤流失量 ★建设期 建设期新增土壤流失总量合计 621.6t。 ★自然恢复期 自然恢复期新增土壤流失总量合计 207.2t。见表 27。 表 27 时段 预测区域 新增土壤流失量预测详表 预 测 面 积 原土壤流失 扰动后土壤流 新增土壤流失量(t) (hm2) 总量(t) 失总量(t) 建设期 主体工程防治区 73.58 2153.4 2775 621.6 自然恢 主体工程防治区 复期 73.58 717.8 925 207.2 2871.2 3700 828.8 合计 ④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的危害 工程建设开挖、堆土、压占、运输等建设活动扰动地表、产生新增水土流失,同时也将 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破坏原生地貌,打破原有土体的稳定, 形成裸露疏松的表土,易受风蚀、水蚀的危害,加剧水土流失。 ⑹预测结论 原地表土壤流失量为 2871.2t,扰动后土壤流失量为 3700t,根据扰动后土壤流失量与原 地表土壤流失量之差即为本工程新增的土壤失量,新增土壤流失量为 828.8t。 ⑺防治措施 ①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根据本工程建设特点及水土流失防治目标的要求,结合本项目实际和项目区水土流失现 状,因地制宜、总体设计、全面布局、科学配置。减少对原地貌和植被的破坏面积。项目建 设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设置临时性防护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扰动及产 生的废弃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尊重自然规律,注重与周边景观相协调。 ②分区防治措施设计 预防保护措施: a、严格控制工程用地红线,禁止在红线外进行施工活动,尽量减少因主体工程占地或施 工造成的扰动地表面积以及直接影响区面积。 9 b、施工时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合理安排工序。 由于当地降雨主要集中在 5 月~9 月,造成水土流失也主要在此季节,故建议大规模的土 石方开挖、填筑工程施工应避开雨季,安排在 10 月~次年 4 月进行,并在雨季来临前做好必 要的排水设施和防护工程,将汇入工程区的降水导排,防止径流对裸露地表的冲刷,最大限 度地减少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可能造成的危害。 工程竣工运行后,建设单位应定期对水土保持措施效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维护, 确保各项防护工程能够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功能。 c、严格控制运输流失 对出入工程区的工程车要严格管理,严禁超载,防止因车辆超载而将物料洒落在运输途 中。 ③主体工程防治区 工程施工之前,对主体工程区域内表土进行剥离。主要对采矿用地剥离厚度为 20cm,共 计剥离表土 14.72 万 m3。所剥离表土独立堆置于场区,做好截排水工程,防止水土流失,用 于生态恢复用土。 ④植物措施 针对部分主体工程未涉及到的边坡进行植被绿化。边坡防护主要考虑水土保持效果,因 此,根据当地植树造林的成功经验,在边坡表面进行人工覆表土后,撒播紫花苜蓿草籽。 ⑤临时措施 雨季或暴雨前,对项目区内裸露坡面进行人工塑料防雨布覆盖。暴雨结束后,于施工前 对塑料防雨布进行拆除。 ⑻防治效果及效益分析 本方案实施以后,项目区及周边直接影响区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明显的改善。方案 中对可绿化的占地几乎都采取了植被恢复措施,随着林草的逐年生长,植被郁闭度将不断提 高,植物根系也逐渐发达,这样使得被治理坡面的拦截径流蓄水能力、以及保护坡面土壤不 受侵蚀的能力都会逐年增强,从而使项目区内重塑坡面的新增土壤侵蚀及固有自然侵蚀从根 本上得到有效的主动控制。 经过水土流失防治效果预测,通过本方案的实施,扰动区域能得到有效的防护,生态系 统趋于稳定,保水保土能力提高。 7、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 (1)环境管理 9 通过制订系统的、科学的环境管理计划,使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在该 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营中逐步得到落实,从而实现各种环保措施能够与主体工程同时 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实施环境监理,为环境保护措施得以有 计划落实,为地方环保部门进行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施工场地水土保持措施及实施;施工阶段扬尘、噪声、废水、固废排放控制;疏导交通, 保证安全。 施工单位设置施工环境监理,有专职部门对项目的施工进行监督管理。 (2)环境监测 环境保护施工监测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与整个施工组织管理紧密结 合,环境监测的主要职责包含两方面内容: ①监测项目的各项施工行为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如施工期噪声、粉尘、废水排放是否达 标,固废处置是否规范等。 ②对项目应建设的环境保护工程、环保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 8、产业政策分析 本项目属于环境治理行业,其具体产业类别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 (2013 年修正本)中“鼓励类” “三十八、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 “1、矿山生态环境 恢复工程”,在《辽宁省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08 年本)》中未被列为“限制类”和“淘汰 类” ,因此,本项目属于“鼓励类”,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及辽宁省相关产业政策。 9、规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辽宁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综合治理方案》,2005 年以来,阜新市政府先后向国家、 省申请了专项资金对海州露天煤矿北帮进行了综合治理并初见成效。在此基础上,2014 年 4 月,阜新市政府向省政府申请其他边帮的综合治理资金,得到省政府分管领导的重要批示。 2014 年 7 月 16 日,省政府相关领导视察海州露天煤矿并在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专题会议 上,做出了重要指示,要求治理工程迅速启动、加快进展。同时,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开发利 用项目已列入阜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因此,本项目符合《辽宁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综合治 理方案》和阜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10、环境效益分析 海州露天矿治理是一项体现“以人为本”,“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环境治理工程。海 州露天矿治理以后,火灾、自燃、沉陷、滑坡等各类灾害对周边地区危害解除,烟尘、粉尘 9 将基本消除,全市空气质量也会明显改变,人民能够呼吸上更加干净、新鲜的空气。 9 11、环保投资分析 项目设计及本环评要求采取的污染防治设施及其投资明细见表 28。 表 28 项目环保投资一览表 投资额 (万元) 备注 1 植树造林 施工期水土 植树造林、覆盖塑料防雨布、 139626m2,塑料防 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绿化 流失 雨布 73000m2 200 项目 设计 2 施工期扬尘 防治 洒水抑尘,临时隔声屏 洒水车 2 辆;隔声屏高约 2.5m,长约 100m 15.0 项目 设计 绿化 火炬树 46396 株、 紫穗槐 77298 株、 紫花苜蓿 865Kg、 爬山虎 371.58Kg 800.0 项目设 计 —— 1015.0 序号 3 项目 主要内容 生态恢复 工程 数量 环保投资合计 2.29% 占总投资比例 12、环保三同时验收 本项目“三同时”环保验收见表 29。 表 29 设备 名称 绿化 项目三同时验收一览表 监测(考核)因子及点 位 火炬树 46396 株、 海州露天矿南帮边坡部 分区域,W5+5~ 紫穗槐 77298 株、 紫花苜蓿 865Kg、 E6+50,N4+93~S4+72 爬山虎 371.58Kg 区域 数量 9 验收标准 符合设计要求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 名称 防治措施 预期治理效果 土石方开挖、堆 土场 扬尘 洒水抑尘 影响轻微 行驶车辆 CO、THC、NOx 空气稀释、扩散 达标排放 施工期 生活污水 SS、COD 等 排入旱厕,污物定期 清理作为肥料使用 对环境无影响 施工期 施工人员 生活垃圾 统一收集,交由环卫部门 符合固体废物处置规定 大 气 污 染 物 施工期 水 污 染 物 固 体 废 物 噪 声 施工期 施工期间噪声采用施工时间控制,即夜间 22 点~次日 6 点禁止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 不大。 其 他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本项目为对海州露天矿矿山环境治理,主要为露天矿边坡施工结束后进行绿化覆土恢复,因此,本项目 只有施工过程会造成水土流失和施工占地造成原有自然景观单元面貌的改变,但随着工程的结束,建设单位 会对原有自然景观单元面貌进行恢复,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由于项目场地现状植被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待建成后,覆土绿化,可大大减少水土流失, 总体上来看,原有土地的水土保持功能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9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治理工程主要为海州露天矿矿坑南帮中部区域,包括:削坡平盘、挡土墙、注浆灭火、 采空区回填、坑底回填压坡、截排水工程、道路工程、生态修复和监测工程,综合治理范围: W5+5~E6+50,N4+93~S4+72,深部最低标高治理至-100m。 (二)关于产业政策 本项目属于环境治理行业,其具体产业类别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 (2013 年修正本)中“鼓励类”“三十八、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1、矿山生态环境恢 复工程”,在《辽宁省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08 年本)》中未被列为“限制类”和“淘汰类”,因 此,本项目属于“鼓励类”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及辽宁省相关产业政策。 (三)关于环境质量现状 1、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不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要求,超标原因为附近煤场企业露天堆煤产的扬尘所致。 2 、 项 目所 在 区域场 界南 侧和 北侧昼 、夜 间 声环 境质 量能 够满足 《声 环境质量 标准》 (GB3096-2008)中 3 类标准要求。 (四)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污染主要有施工设备产生的噪声、各施工阶段产生的扬尘、固体废物及 施工废水,其中,噪声和扬尘影响是主要环境影响因素。鉴于项目采取了设计及本项目提出的施 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后,项目建设对区域环境质量影响不大。 (五)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项目场地现状植被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待建成后,覆土绿化,可大大减少水土 流失,总体上来看,原有土地的水土保持功能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二、建议 本项目为矿山环境治理项目,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以解决海洲露天矿地质环境问题对环境、 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使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为阜新市带来新的发展动力。达到社 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做到项目区的生态、环境、资源、人口和谐发展,实现一举多 得的目标。 9 项目施工期将不可避免地对项目所在区域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声环境、空气环境、水环 境、以及水土流失等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只要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能够在施工期认真落实有 关法律法规,实施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这些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及恢复。 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综合分析,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9 预审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9 月 日 日 审批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9 日 注 释 一、 本报告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 附件 1 立项批准文件 附件 2 其他与环评有关的行政管理文件 附图 1 项目地理位置图(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纳污口位置和地形 地貌等) 附图 2 项目平面布置图 二、 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 项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应选取下列 1-2 项进行专项 评价。 1、 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2、 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3、 生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4、 声影响专项评价 5、 土壤影响专项评价 6、 固体废物影响专项评价 以上专项评价未包括的可另列专项,专项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 则》中的要求进行。 9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 噪声监测点位 大气监测点位 附图1 建设项目区域位置及监测点位图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 附图2 建设项目现势地形图 附图3 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图(比例尺1:5000) 附图 4 建设项目平面布置图(比例尺 1:2000)